你的位置:时代尊邸地址 > 新闻动态 > 乌克兰悲剧,留给我们的3个启示
新闻动态
乌克兰悲剧,留给我们的3个启示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十多年前,我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,心里头真是挺佩服他们的。你看,每个国家都有自家的文化特色,法国那边奶酪种类繁多,意大利面条做法五花八门,德国香肠也是各式各样,英国呢,就数炸鱼薯条最出名了。而且啊,走到哪儿听到的语言都不一样,就连插座的样式都有好几种呢。

那时候我深信不疑:不同带来创新,德国机械顶尖,瑞士手表奢华,意大利跑车飞快,法国的海滩设计超省布料……国家虽小,特色鲜明,这可是好事。就那会儿的情形看,欧洲确实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杆。

那会儿的中国人,在欧美国家面前,心里头确实有点儿瞧不起自己。只要有啥跟欧洲不一样的,就觉得那肯定不对,就拿咱们来说吧,十多亿人讲同一种话,花一样的钱,个个都是黄皮肤、黑眼珠……这些事儿,在那时候,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对劲。

我们这一辈,跟以前的人比起来,最大的差别就是能亲眼看到历史的变迁。以前要过上千年百年才能形成的局面,现在几十年里就能来个天翻地覆。就像俄乌冲突这事儿,真是看得人心惊胆战,它告诉我们,现在这世界,“统一性”比“多样性”更重要了!

对,比起欧洲那五花八门的花样,咱们这儿确实显得简单了点。但说实话,大多数人真正关心的,才不是什么“巴洛克、哥特、洛可可”这些花哨名词有啥不同,大家要的就是一个安稳、踏实、有指望的日子,谁有空去琢磨那些虚头巴脑的高端玩意儿?说到底,日子嘛,不就是围着柴米油盐转,图个平安富足嘛。

乌克兰遭遇困境的核心问题,就是缺乏“团结一心”。俄乌这次的冲突,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深刻的启示,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!首先,一个国家内部如果不团结,就容易陷入混乱。乌克兰的分裂状态,使得各方势力难以形成合力,这让外部势力有了可乘之机。其次,国际关系复杂多变,各国应该学会自保。乌克兰在这次冲突中,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导致自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。这告诉我们,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,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。最后,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。乌克兰的悲剧再次证明,战争和冲突只会带来破坏和灾难。只有维护和平稳定,国家才能安心发展,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。这三个启示,都是俄乌之争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。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,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。

【行政划分,埋下地雷。】

俄乌冲突爆发前,普京对着镜头,满脸不高兴地聊了一个多小时。后来我专门去看了看他的讲话内容,说实话,不论你对普京感觉咋样,他的话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
他讲:现今的乌克兰,说到底,是苏联,更直接点,是列宁一手打造出来的......在十月革命的风暴后,列宁和他的团队,把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历史地盘给划拉了出来,硬凑成了乌克兰这么个地方。二战硝烟散去,苏联又把之前波兰、罗马尼亚还有匈牙利的部分地盘,一股脑儿划给了乌克兰。到了 1954 年,赫鲁晓夫又从俄罗斯那里把克里米亚给摘了下来,直接塞给了乌克兰......这就是现代乌克兰是怎么一步步拼凑起来的。

2015年的时候,普京就谈过,列宁犯了个大错,那就是他按照民族来分国家的地方,把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统一国家,变成了好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,而且这些加盟的国家还有权利离开这个联盟。这样一来,列宁就给苏联的分裂埋下了个大隐患。到1991年苏联垮掉之前,整个苏联里头已经有了20个自治共和国,8个自治州,还有10个自治专区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也借鉴了苏联那套民族政策。到2003年为止,咱们国家已经有了5个省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,还有30个自治州、120个自治县(旗)。另外,还有1173个民族乡和好多民族村这样的基层自治组织。听说,咱们国家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,面积加起来大概占了全国总面积的64%左右。

比如说吧,1990年的时候,全国畲族人口超过了71万。但你知道吗,按照语言学家的说法,能流利说“畲语”的,竟然连1200人都不到,连总数的1%都达不到!超过99%的畲族人,其实说的是客家话。在浙江的西南部,有个叫“景宁畲族自治县”的地方,去过那儿的人,大多会有这种感觉:与其说他们是少数民族,倒不如说他们更像是客家人的一个分支。甚至有人觉得,景宁的“畲族”人,比起客家人来,更像汉族人呢。

再给你说个事儿,李宗仁六十年代的时候回了大陆,一听说广西搞了个自治区,惊讶得不行。他在广西呆了几十年,还真没听说过有啥“壮族”。

好多国家里,认定民族这事儿是不被允许的,身份证上压根儿就不会写你是哪个民族。拿法国来说吧,早在1872年,他们就不让在人口普查里问公民的信仰或者族群身份了。

过去历史上,有好些时候人们会根据族群的人口数量来搞歧视和压迫,像卢旺达那场大屠杀、德国纳粹的大屠杀,还有苏联对车臣人进行的残忍迁徙,这些惨剧离咱们并不远。真是惨痛的经历啊!后来呢,塞尔维亚和卢旺达在身份证上取消了民族分类,这样一来,年轻人身上就没了什么民族标签。民族团结的问题,在年轻一代里头,也就慢慢不再是难题了!

我接触过一些乌克兰的朋友,他们小时候那会儿,俄罗斯和乌克兰其实是一个整体,大伙儿都说一样的语言,关系挺融洽的。但现在呢,真的就像亲兄弟闹翻了,自家人打自家人。这世上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,专门靠搞分裂来捞好处,只要有机会,他们就会钻空子,挑起分裂。你可能还没反应过来,以前挺好的关系,一下子就变得跟仇人似的,水火不容了。

乌克兰眼下的惨状,很大程度上是人为过度强调民族区别所导致的糟糕结果!这事儿得让我们都长个心眼儿。

【语言差异,制造矛盾。】

说话方式不一样,往往是导致社会上好多问题的一个原因。就拿这次的俄乌冲突来说,跟语言有着不小的联系。

"Palyanitsa"这个词,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读起来不一样。在Twitter上,你能看到好多视频,乌克兰人要是碰到谁发不好"palyanitsa"的音,轻的会立马把人绑起来,重的甚至直接动手打。

俄罗斯以前被蒙古人管过好一阵子,过了几百年,他们的语言也被那些到处跑的民族给影响了,跟原来的“俄语”有了点不同。乌克兰人觉得,乌克兰语那才是正宗的“俄语”老祖宗。现在乌克兰人看俄罗斯人,那感觉就像是西班牙人瞅着墨西哥人一样。墨西哥是西班牙语国家里地盘最大的,可西班牙人心里头,还是觉得墨西哥的西班牙语不够档次。

1806年,俄国沙皇下令不让教乌克兰语了,说乌克兰的学校里不能开乌克兰语课。到了1869年以后,乌克兰语的出版物也被彻底禁止了,他们还声称:“乌克兰语以前不存在,现在不存在,以后也不会存在。”到了1876年,沙俄又搞了个新规定,不准说“乌克兰”,只能说“小俄罗斯”。

俄罗斯帝国垮台后,乌克兰就加入了苏联。那时候,列宁提出了“抵制大俄罗斯主义”的号召,他劝乌克兰人别再老用俄语了,多说说乌克兰语。这一搞,乌克兰的民族意识又给激活了。我可不是在给沙皇俄国的同化政策唱赞歌,我也不是普京的拥趸。我就是想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这场悲剧里,找找历史的教训。单说个人,被外族人统治确实挺倒霉的。但咱从历史大局上看,要是沙俄那时候的同化政策能贯彻到底,列宁也别多此一举,那现在乌克兰语说不定都没了,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之间那感情得多深啊,矛盾肯定也少多了。结果现在,巷战打得不可开交,老百姓天天在战火里丢命,这教训真是太惨痛了。

在一个国度里,不管哪种语言占了上风,都得赶紧推广开来,这样才能让不同族群之间少些隔阂。语言嘛,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
温州以前有个名字叫“东瓯国”,那时候住在这里的人叫“瓯人”,算是这片土地的老住户了。《左传》里稍微提了一下,说东瓯国的人头发是断的,身上还刻有花纹,平时就吃些蛇、蛙、鱼、蛤这些山里的野味。要按当时中原人的眼光来看,“瓯人”就是标准的野蛮人。大家普遍认为,“东瓯国”是在西汉那会儿,才开始慢慢接受中化的。就我个人经历而言,温州真正跟内地混到一块儿,那都得到2000年以后了。在那之前,温州简直就是偏远得不得了的地方,朝廷都管不着。

我小时候,我奶奶是个地道的北方人,原本打算来温州安享晚年。可来了这儿才发现,她和周围的老人根本没法聊天。只要我在家,还能帮她翻译一下,但我不在家时,她就像个聋哑人一样。奶奶常抱怨说,温州话听起来就像鸟在叫一样难懂。在温州待了好几年后,她实在受不了,就自己回了北方,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回来过!

那时候的中国,北方有位老奶奶,还有温州那边也有位老奶奶,虽说都是汉族人,可她们之间的差异,那真是比现在我和一个菲律宾朋友之间的差别大多了。至少吧,我和菲律宾朋友说话没障碍,还能一起谈谈NBA、嘻哈啥的。

现在啊,说方言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,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不错的。有人跳出来大喊大叫,说要拯救母语,但我就想问问,这些人真的就是打心底里热爱母语吗?我觉得不一定。要是大家都不说母语了,都跟外地人没啥两样,那他们的优越感往哪儿搁呢?方言嘛,当个个人爱好留着就行了,没必要拿社会资源去推广它。语言上的差异,就像是社会分裂的隐患,得时刻提防着点儿。

【不断发展,才能统一。】

有次我去挪威自驾游,碰到个民宿老板,他乐呵呵地告诉我,说中国和挪威之间其实就隔了一个国家。我当时心里还想,这家伙是不是开玩笑呢?但他随后拉我到墙边的地图前,指了指说,虽然咱两国相隔挺远,时差也有8个小时,但中间确实只隔了一个俄罗斯!想想还真是,这回是我大意了。俄罗斯的面积有1713万平方公里,比咱们中国大了1.8倍呢。

俄罗斯地方大得很,但高速公路却没几条。到2019年底,整个俄罗斯的高速公路加起来才2719公里,真是少得可怜!更让人惊讶的是,从苏联垮台后的30年里,俄罗斯人竟然只建成了一条真正的高速公路,就是那条669公里长的M11,从莫斯科直通圣彼得堡。你说说,30年就整了这么点路,这速度得有多慢?这国家做事得有多不慌不忙?真是让人想不通。

大伙常议论,俄罗斯地方大,人少路难修。但其实,俄罗斯有两幅完全不同的面孔,一个是欧洲那边的俄罗斯,另一个是亚洲这边的俄罗斯。

俄罗斯在欧洲的那块地方,大小差不多396万平方公里,占了它整个国家的四分之一,人口有1.1亿,也就是俄罗斯总人口的近八成,人挤人的程度和美国差不多。但说到高速公路,美国那边有9.5万公里长。按说俄罗斯这么个大国,高速公路怎么也该有个2到3万公里,才能满足交通需要。可实际情况是,俄罗斯的高速公路才0.27万公里,跟美国比起来差远了!再看看中国,高速公路长达16.2万公里,是俄罗斯的60倍那么多。

在俄罗斯那片亚洲大地上,地方大得很,人却稀少,修公路真的不容易,出行主要靠飞机。我有个朋友去了远东玩,发现村子跟村子之间都有航班来回飞。俄罗斯地方大,人口才一亿多,但航空公司竟然有两百多家。

我第一次飞往俄罗斯,搭的是俄航Aeroflot。在半梦半醒间,突然被一阵掌声给弄醒了,这是唱的哪一出啊?我往窗外一瞧,嘿,飞机已经稳稳当当地着陆了。听人说,这掌声是在感激飞行员“手下留情”呢!为啥这么说?还不是因为俄航的名声在外,经常被说成是“勇猛飞行员+事故频发”的象征。不过话说回来,俄航其实分为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两大块。国际航线上,他们飞的主要是波音、空客这些大牌飞机,事故率并不高。但国内航线就不一样了,好多苏联那时候的老飞机还在天上硬撑着飞呢。

2019年5月份,在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机场,有架国内航班出了大事。飞机刚起飞不久,竟然被雷给劈了。等它好不容易落下来,又燃起熊熊大火。结果,这场灾难导致41人不幸丧生。其中有两个情况,真是让人惊掉下巴。

首先,本来这场灾难能避免重大伤亡,但遗憾的是,前排的乘客由于贪心,一个个忙着拿行李,结果耽误了宝贵时间,把通道都给堵死了。这样一来,后排的41个人就失去了生命。说来说去,这些行李可真是要命的玩意儿啊。

再来说说俄罗斯那个最大的国际机场,谢列梅捷沃,它的应急处理,说真的,太菜了。飞机要紧急降落,还先在空中绕了一圈半,这么久的时间,消防车愣是没到位。等飞机都快烧成铁架子了,消防车才慢悠悠地来。要是按照规矩来疏散救人,哪会有那么多人受伤。你想想,一个一年旅客吞吐量4000多万的大机场,应急处理这么差劲!从这点就能看出,俄罗斯整体都在走下坡路,没跑了!

北约确实太过分,一步步紧追不舍,把俄罗斯逼得没退路。但话说回来,俄罗斯现在遇到的难题,说到底还是内部管理有问题。它一直靠着石油天然气过日子,产业升级没啥进展,经济结构太单一,经济增长也慢。在大国里,俄罗斯的军费占GDP比重最高,都超过4%了。可这些军费花出去,没直接带来经济效益,也没推动科技进步,国力这样消耗下去,早晚得出问题。

我小时候,那些年长的温州人,说普通话那叫一个费劲,他们一辈子估计都没想过要离开温州这片地儿。后来啊,工业文明一点点发展起来,温州这才慢慢跟上了中国的步伐。工业化不光让教育普及了,交通也发达起来,温州跟内地的来往这才多了起来。

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岁月里,政权更迭频繁,就像舞台上不断换角的戏码。对温州的老百姓而言,管它朝廷怎么换,天高皇帝也管不着这边。除了铜钱上印的年号一年年变,他们的日子还是老样子,没啥大变化。

在公路还没出现的老早以前,温州人出门主要就是走水路或是靠两条腿。那时候,绝大部分温州人,一辈子可能都没走出过温州地界。等到解放后,国道修到了温州,但那时候的路况真不行,车开得特别慢。比如说从温州到金华,走330国道,总共245公里,三十年前得花上10到15个小时才能到。那时候的国道大巴车,每天也就一两趟,金温和温州之间每天来来往往的人,顶多也就几百号。

1998年,金温铁路单线正式运行了,最快只要5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。每天大概有10趟火车跑来跑去,看起来每趟车下来的人得有100来号。这样一来,两地之间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数,大概能有个2000人左右。

2005年的时候,金丽温高速路就开始运行了,总长度是234公里,开车大概3个小时就能走完。那时候的城际大巴,差不多每半小时到一小时就有一班,一天能有10班车左右。每班车大概能坐60个人。这样算下来,金温和周边地区每天通过火车和大巴往来的人数,加起来大约有3000人左右。

2015年,金温两地高铁通车了,最快行程缩短到1小时16分。到现在,每天有55趟高铁来回跑。这些高铁每趟能装500到1000人,平均每趟下来大概100人。这样一来,坐高铁在金温两地往来的人,光是动车上就算起来至少有一万。要是再加上私家车、商务车和大巴,那人数可能得奔1.5万去了。

从最开始几乎没人,到后来有了几百人,这个过程竟然走了好几千年。但从几百人增长到三千人,就只用了三十年。而三千人一下子跳到了一万五千人,也就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。这可不是慢慢悠悠地涨,而是跟加速跑似的,涨得飞快。这么说吧,中国经济开始起飞后,咱们全国人的心也慢慢聚到一块儿了。以前各地的人,互不相识,也不来往,说话都对不上茬儿。现在呢,大家来往频繁,交流起来也毫无障碍。

要想成功靠自己实力强,虽说咱们也碰上过像乌克兰那样的难题,但咱们埋头使劲干,花了40年工夫,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咱们也实现了统一大业。

到了收尾的时候啦。一切就要画上句号,这就是咱们故事的结尾。虽然内容讲完了,但希望留下的思考和感受能长久陪伴着你。就像一部好剧结束,心里头那股滋味久久不散。咱们这次的分享也就到这儿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,让你有所收获。这就是我想说的结尾部分,简单却意味深长。

最后,我借一位俄罗斯学者的话,给这篇文章画上句号。

中国真是挺走运的,身边有个大块头的北方邻居,能学到不少宝贵的东西。一方面,得看看苏联是怎么散的,另一方面,也得瞅瞅现在乌克兰那乱子。苏联的经历给中国提了个醒,千万别被西方的那一套给迷惑了,对待民族自治这事儿,得小心为上。至于说中国能从乌克兰这场战争中琢磨出啥道道,还得再看看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

Powered by 时代尊邸地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